对于秦朝骤亡的原因,汉朝贾谊在《过秦论》中已经提到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即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不施仁义使攻势转而守势,最后导致秦朝灭亡。当然,这的确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一个如此强盛的王朝能在短时期内覆灭必然是诸多因素所促成的:
苛政激起民变,统治基础由此动摇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千秋大业是踩着无数森森白骨之上而完成的,经过数十年的兼并战争,当时的天下已经是百废待兴的局面,民众所希望的是国家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但是,秦始皇在统一之后却实行了一系列与之相反的苛政峻法:如征调百万民夫修建长城和皇陵以及灵渠、秦直道等浩大的工程设施;提高赋税,增加徭役以供军队征战扩张。这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民不聊生,百姓哀声载道,在生存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必然会站起来反抗,陈胜吴广便是在这种形势之下揭竿而起,这对于方兴未艾的秦王朝是最为致命的打击。
秦始皇在统一之后虽然将六国的政治经济等制度一并废除,并采取了强化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但是,由于六国各自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属性,统一对于他们来讲便是亡国,几百年的祖宗基业毁于一旦,这是那些六国贵族所不能接受的,至少在短时期内是如此。
而这当中诸如项梁项羽领导的楚国贵族集团,以及张良的韩国贵族集团纷纷举起了亡秦复国的旗帜。这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秦国的统一在当时只是领土的统一,各国势力仍然存在着。这也是秦朝灭亡的一大隐患。
我们都知道,秦朝自陈胜吴广起义之后便陷入了天下大乱的局面,项羽刘邦也是在这此之后纷纷响应。但是,秦国军队毕竟是虎狼之师,能够完成灭亡六国的军队,其战斗力毋庸置疑,为何抵抗不了刘邦的乌合之众和楚国的败军之将呢?
这并不是因为秦军战斗力下滑了,而是因为当时秦始皇将征服六国的五十万秦军派遣到了远征南越的战场当中,并命令这支军队就地驻扎不得回国。这五十万可是秦军的王牌,直到咸阳城破,他们都未曾归来。
皇位继承人的改变导致秦朝内部矛盾激发秦始皇对皇权的继承人,他选择了扶苏,相对于秦朝后来的结局来讲,这的确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是,当他在巡视途中驾崩后,赵高和李斯却矫诏将继承人改为昏庸无能的胡亥,并且逼死了本是继承人的扶苏以及秦朝第一大将蒙恬。
这所带来的影响便是秦朝统治阶层内部发生动荡,朝中大权在赵高的掌控之下,赵高弄权尚可,但治国却和胡亥如出一辙,在损失蒙恬这大将的情况下,秦朝可以说是无将可用,这对于烽烟四起的大秦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一步一步的走向灭亡。
总结:
一个王朝的灭亡必定是多种因素综合而成,二世而亡的秦国亦是如此。倘若秦始皇在统一之后能够实施仁政,或者赵高没有矫诏乱权,大秦也不至于如此短命。但是,历史没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