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通古今,襟裾马牛;士不晓廉耻,衣冠狗彘。”虽含有劝学或谩骂的意味,但乃是人生处世之根本,对人们的修养起到了警醒价值!
据此言论根据最早见于唐代韩愈《符读书城南》中: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與。
……
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
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
释义:人若不知道古往今来的历史变迁,就像马牛穿上了人的衣服。
相对于完整的“人不通古今,襟裾马牛;士不晓廉耻,衣冠狗彘。”出自于明人陈继儒撰的《小窗幽记》。
到底有啥意思呢?襟:上衣的前面部分。
裾:同“襟”,指上衣的后面部分。
士:指读书人。
那么全句的简单释义就是:一个人不洞悉由古及今的变迁,就如同马牛穿上了人的衣服;一个读书人不明白廉洁耻辱,就像穿衣戴帽子的猪狗一样。
如何理解呢?首先,做人要有自知,不能等同牛马。牛马只食不思,而人不同,有思想、也有古人留下来的经验值得参考。所以说通晓古今,知其礼节荣辱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此话有嘲讽,更多是引喻。一个人活在世要做到不枉为人,就要自尊、自爱,侧重自身修养。分清楚好坏,知晓些来‘龙去脉,做事不出格,说话有伦理。
对人生修养的文化价值是什么呢?第一、“人不通古今,襟裙牛马”。说明你对历史不了解,对活在当下没有足够的重视。那么问题来了,有人问你万里长城是谁修的?茫茫然、不得知,也回答不了别人的提问,恰似牛马在长城下食草一般。若是你了解了历史,就知道长城的宏伟,也知道“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悲哀。这就是知历史、知兴衰,既体现了你的学识渊博,也客观衬托出你的修养境界。
第二、“士不晓廉耻,衣冠狗彘”。就是说一个读书人虽文化程度高,若不在乎礼节或心心存荣辱观念,往往是衣冠楚楚,却在个人行为表现上连猪狗都不如。这就是关系到个人修养的价值取向问题,历史上的“卧薪尝胆”就是知廉耻而奋起的典故。越王勾践被吴军兵败于大椒,继而为保存实力求和,受尽委屈三年后回国。他天天尝苦胆、明其志,不忘会稽山之辱,终于在几年后灭了吴师,逼得国王夫差自杀。
总之,“人不通古今,襟裾马牛;士不晓廉耻,衣冠狗彘”,表明一个人没有上进心、不学无术,没有廉耻观念、进退失据,连做人的起码道理都不懂,就是一个穿着人衣的马牛猪狗。正所谓“衣冠禽兽,马屁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