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大全
端午节的资料(关于端午节的历史知识有哪些呢)
2025-08-17 08:33  点击:0

这个话题提的好!要说中国农历的“端午节”可有不少的历史缘渊和故事。

现在的人们只知道屈原、吃粽子?赛龙舟,别的就不知道了。其实,端午节的起源一直都是一个谜。按韩国申请文化遗产提供的史料来看,中国以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关于“端午祭”,近代许多学者都有所考证,比如胡适、闻一多等,但端午节究竟是什么来源,历史烟云遮眼,是非难有定论。或许,通过端午节起源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可以“管中窥豹”。

一、介子推的故事据东汉蔡邕《琴操》记载,五月初五纪念介子推。

蔡邕描述了一段话,大意是:春秋时期,晋国重耳与介子推,流亡在外19年,介子推曾割下臀上的肉,给重耳充饥而活下来,后来重耳登基为王,介子推却功成身退,背着母亲隐居深山。晋文公重耳多次呼唤,介子推拒不下山。后来晋文公中了奸臣计,放火烧山逼介子推下山,没料到介子推为了忠义竟然抱着母亲走进山火,被烧死在山中。晋文公伤心至极,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五月初四、初五为“寒食节”,不得生火做饭,吃凉食,百姓都是提前烙好的饼,叫“石头饼”,蒸好包起来的米,叫“粽子”。由此,后人认为端午节最早是纪念介子推。原来晋国地盘的晋、陕、甘,还有豫一部分到现在都以端午节祭祀介子,这就是广为流传的“南有屈原,北有介子”的来由。

二、伍子胥的故事伍子胥

伍子胥是楚国人,后来因为楚国要将他全家灭掉,伍子胥就逃到了吴国,后来和孙武成为好朋友,差点灭掉了楚国,并将楚平王尸体挖出来鞭尸。吴王阖闾死后,吴王夫差即位。在吴越争霸之中,吴国击败越国,越王勾践求和。伍子胥建议,斩草除根,但夫差一意孤行同意议和。随后,越国施离间计,收买奸臣,最终夫差赐死伍子胥。死前,伍子胥说:“我死后把我眼睛挖出来,放在都城东门上,看越军灭吴”。

夫差大怒,将吴子胥尸体装在皮革袋子里,在五月初五投入大江。后人由此以端午节纪念伍子胥。

三、曹娥的故事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哭喊。过了十七天,在五月初五投江自杀。

没想到,五天后曹娥抱出父亲尸体浮出水面,世上惊奇。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曹娥父亲曹盱,在五日初五迎伍神的祭祀中溺于舜江。

不管哪种说法,曹娥都被神化了。曹娥所住之村镇即更名为曹娥镇,舜江更名为曹娥江,投江之处建有曹娥庙,还有著名的《曹娥碑》一文作为佐证。南方好多地方都说,五月初五是纪念孝女曹娥的节日。

另外,还有有关屈原、勾践、周处的传说故事。由于篇幅有限,就不再说了。总之,端午节历史由来故事是感人至深的,对今人都是大有教意的。

今就讲到这里。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吉祥如意!

记着关注“百味写春秋”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