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大全
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是偶然还是必然?东方为何不能出现工业革命)
2025-08-17 08:35  点击:0

英国是全球近代文明运动之秋,而且主要是秋之申酉。

我们可以把近代全球文明运动看作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体在自己的地域做天时所付予的时代任务。如果这个运动周期是一年,一年又分四季十二月,那么,把这个时间比例尺拉长,则一个国家或文明体其兴旺的时间大约近百年到两百多年,也就是大体占一年的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时间比例尺。

易传说:“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其实说的就是不同空间与时序在做不同的事情,共同完成了一个太极运动圈,也就是现实中一个事物的运动周期。用象数中十二长生宫表达更直观,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这是一个事物从生到旺,从旺到衰,从衰到死,从死到重新进入新生命周期的表达。与八卦时序类似,又稍有不同。我们也可以用一种我们日常长用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来简明表达,但是,更深刻的根据要了解上述易学逻辑知识。

那么,如果把全球近代文明运动周期看成一个太极运动圈,也就是看成一年的四季十二月,春生、夏长在哪里呢?北宋是春生早期,南宋是春生晚期。元朝是初夏。明朝就是盛夏到季夏。所以,两宋贡献了近代文明最早的因素,元、明发展扩散了这些因素。蒙元西征开始,东方近代萌发因素开始西传,已有蒙古族学者提出三大发明在此时传到了西方。到明朝末期,洋教士来华,大量译介中华文化典籍,一直到清朝前期,在西方形成长达两个世纪东方文化热。启蒙运动后西方兴趣渐消。

西方在蒙元西征以后兴起文艺复兴运动,这个先后次序就是表明,当东方进入夏初巳月时,西方开始近代文明的长生了,金长生于巳。金长生了,还没有旺起来,所以,从文艺复兴到大航海和宗教改革,西方虽然在全球比较活跃,也有了一些文化与科技因素的发展。但是,文明性质和力量还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当时几个比较活跃的西方比较强大的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的发展阶段仅类似于东方辽、宋、夏、金活跃的阶段,没有进入大帝国发展状态。而这个阶段的西方几个国家想向大明挑衅也都失败了,就是因为大明是全球近代之夏当令的国家。

但是,当大明灭亡,东方文明过了时令。天下皆秋,不应秋的国家和文明区域不旺。而应秋的文明区域就是西方,主要体现的国家就是英国。所以,大明于甲申年灭亡了,木绝于申。大清入关使中华代表的东方文明进入停滞状态。西边,英国就登上历史舞台了。

英国为西方近代后起国家,十六世纪末打败了西班牙,十七世纪又打败了海上马车夫荷兰。法国也证明不是英国对手。英国真正成为一个西方近代文明代表性帝国。西方也真正体现出近代之秋的性质。一是人类科技发展到这个时代有了质的变化;二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新的制度确立了;三是工业革命使钢铁产量大增,又出现机器大工业。这几条都与秋之申酉属性有关。

数学方面,1637年,笛卡尔以其《方法论》附录的形式发表了《几何学》,其中阐述了解析几何的全部思想。微积分,莱布尼茨于1684年发表了现在世界上认为是最早的微积分文献。

化学方面,化学史家都把1661年作为近代化学的开始年代,这一年有一本对化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著作出版问世,这本书就是《怀疑派化学家The Skeptical Chemist》,它的作者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马克思、恩格斯也誉称“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

物理方面,1638年伽利略的《关于两门新科学对话和数学证明》出版,标志着近代力学的诞生。伽利略也被称为近代物理学之父。牛顿力学,十七世纪末,1686年完成的伟大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为什么科学的重大发展变化都发生在十七世纪中叶前后呢?就是秋主更新,金主解剖。大家可以注意,中国文字中分、析、解、剖、判、断、辨、别这些个字都与刀、斧有关。金能克木,木为物之体。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主要就与把事物分析、解剖开来辨别、判断有关,有科学家称之为还原论科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查理一世重新召开议会处理苏格兰人民起义,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正是大明要灭亡及灭亡以后发生的。

英国兴起的前面百年左右可以视为与入秋的第一个月申月更有关。工业革命还没发生。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发生了,可以视为与入秋第二个月酉月更有关,酉为秋金最旺之时,钢铁工业到此时产量大增,机器大工业也产生了,机器也就是金性的器物。英国工业革命主要体现的就是这个阶段。

到了与电和信息及原子能有关的阶段,就主要是美国来体现了。英国衰退到美国走上世界舞台中心,就是从申酉时代到戌时代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