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大全
犹唱后庭花(“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后庭花”是什么意思)
2025-08-17 09:33  点击:0

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都说“隔江犹唱后庭花”写得好,但却没有细讲好在哪里?其实它就好在“后庭花”所含有的典故上。说到典故,它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和精神的载体之一,还是古代诗歌中最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但凡出现在诗歌中的典故,无不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寓意。杜牧诗中的“后庭花”亦是如此。

“后庭花”原意就是一种花的名字,这种花多生长在江南,因主要是在庭院中栽培,故称“后庭花”。又因“后庭花”花色为白,盛开之时使树冠如玉一样美丽,故称“玉树后庭花”。那么“后庭花”到底含有什么典故呢?这就要说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了。陈叔宝生活奢侈,不问政事,最爱做的事便是在后庭摆宴,与张贵妃、孔贵嫔及宫女调情。还让文臣作词,挑选特别艳丽的句子配上曲,让宫女一遍遍地演唱。而陈叔宝最爱的一首曲子,便名为《玉树后庭花》,其中有歌词写道:“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让陈叔宝没想到的是,他自己的奢侈生活,就如同玉树后庭花一样短暂。即不足七年时间,他便成为了亡国之君。《玉树后庭花》也便成为了“亡国之音”,作为一种典故,被广泛用到各种文学创作中。

杜牧的《泊秦淮》便是其中一首典范之作。但仅仅知晓了典故的由来和含义还不够,必须还要清楚知道杜牧的情感寄托才行。这就要从杜牧所处的晚唐时代开始说起,当时藩镇割据严重,边患频繁,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统治集团却不思进取,腐朽昏庸。杜牧便是在这样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下,创作了这首《泊秦淮》以讽刺同陈叔宝一样的统治者。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的前两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即迷离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我的行船正好泊在秦淮河靠近岸上的酒家旁。很显然,杜牧这首诗是他夜泊秦淮时的触景感怀之作。不过单看这两句诗,还看不出杜牧是在讽刺那些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但它却为下文的“商女”、“后庭花”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即杜牧“夜泊秦淮”才“近酒家”,又因“近酒家”听到了“商女”所唱的“后庭花”。如此一来,后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意思就很明朗了,也就是说秦淮河岸边卖唱的歌女根本就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还在隔着江水高唱着玉树后庭花这个“亡国之音”。这里还需要知道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

综上所述,杜牧这首诗便是借陈叔宝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典故,讽刺那些不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达了杜牧以及当时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们忧国忧民的情怀。而当我们理解了这些后,便自然会懂得“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后庭花”,在这首诗中的分量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