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沉鱼落雁”这四个字,来源于《庄子》;“闭月羞花”是元杂剧的剧作家为了与“沉鱼落雁”四字配对,灵活创造出来的。
看了我的回答,或者有人会感到惊奇——“沉鱼落雁”这四个字不是西施美女和王昭君美女的专属用词吗?庄子是先秦战国时期的人,貂婵还不知在哪里呢。
嗯,是这样,庄子的原话,既不用于王昭君,也不用于西施,而用于一个叫毛嫱的美女。
必须补充一下,大家心中的西施,指的就是春秋末年,被越王勾践进献吴王夫差的美女。
实际上,那个美女原本的名字并不叫西施。
原版的西施,是与毛嫱同时代的美女。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管子•小称》上就记载有“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之语。
必须知道,《管子》是管仲及其弟子所著,而管仲是东周初期秦秋五霸齐桓公的得力助手。
也就是说,原版的西施是早于勾践时代两百多年就出现的人物。
因为毛嫱、西施太美,在她们死后,她们的名字,并后世用来指代美女。
越王勾践进献吴王夫差的美女,就沿用了“西施”这个名字。
话说回来,《庄子》里面是怎么用“沉鱼落雁”这四个字与毛嫱联系在一起的呢?
《庄子》的原话说的是:人们都认为毛嫱是天底下最漂亮的美女,都想找机会亲近她,但“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糜鹿见之决骤”,不但没有亲近之意,反而有多远就走多远,把她当作凶物、不祥之物。
不难看出,庄子的原意是说动物并不能感受人的美貌,你们人类认为美的东西,动物并不认为美,即“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不得不说,庄子真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他老人家说的话,总是那么富有哲理。
但是,可笑的是,后来曲解了他老人家的意思,编出了两段让人笑痛肚的神话故事。
说西施在浣纱时,河里鱼儿看到她的美貌,就自惭形秽,无比羞愧地沉到水底不敢出来;王嫱王昭君出塞时,天上的大雁看见了她的美貌,被深深地吸引住,竟然忘记了扇动翅膀,以致于在云中跌落下来。
后世元杂剧作家虚构出一个名叫貂蝉的美女,瞎编出一个《关大王月下斩貂婵》的闹剧,剧中有貂婵拜月情节。
该剧作家为了彰显关公正义而不为美色所迷惑,就极力描画貂婵之美,写月亮见到了貂婵的美貌,也自感不及,羞愧的躲到云里藏了起来。
再后来,有人干脆把西施、王昭君,和虚构的貂婵,再加上唐朝的杨贵妃,生拉硬拽在一起,拼凑成“四大美女”,并给杨贵妃加戏,说她在观花时,花儿见了她的美丽,立刻无地自容,悄悄闭合了起来。
得,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就这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