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仅仅是孔子自传的一部分,要理解三十而立,首先要理解孔子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在古代很正常,根据原始的周礼记载,男子必须30岁才能进大学,接受周礼文化,所谓大学就是成人之学,就是齐家的意思。
在孔圣人的语录论语中,我们发现孔子的弟子都是成年人,说明孔子不提倡早学,他又用自己的为学经验来告诉弟子,最好十多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太早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孩子无志于学,教师也没办法,孩子学一点诗经就很了不起,兴观群怨足矣。
所以不要复杂化的理解孔子的自传,三十而立其实就是指学有所成,达到大学的礼仪文化程度的意思,也就是立于礼。值得一提的是,历史是非常巧合的,孔子本人就是30岁的时候观礼于老子,而当时的老子就在周天子的朝廷里负责文化礼仪和图书馆的事务。
四十不惑,就是通过十年学习,基本上能够非礼勿动,离开礼就是迷惑,严格遵守周礼就是不惑的意思。
五十而知天命,我们不要神秘兮兮的来理解这句话,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他说的天不是神灵的意思,这里的天就是周天子,因为孔子50岁的时候才开始做官,跟现在20多岁的娃娃公务员不同的是,孔子50岁才进入政府部门工作,他当时被任命为县令。也就是说孔子50岁的时候才有机会知道周天子的命令文书,也就是成为朝廷命官的意思。
一言以蔽之,就是三十岁的孔子学有所成,四十岁的孔子尊礼而行,五十岁的孔子成为朝廷命官。
四十不惑五十(如何解读“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这句话)
2025-08-17 10:11 点击:0